行业动态

仪器仪表行业概况

2020-06-02 14:42:29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大,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倍增和拉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 仪器仪表行业市场需求对象及覆盖范围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大,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倍增和拉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的需求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 
      1、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仪器仪表及其测量控制技术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给仪器仪表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钱学森院士对新技术革命有如下论述:"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国际上也将信息技术生产行业定性为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三个行业。  
      2、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的测量和控制,是现代化大型重点成套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纽带。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仪器仪表在工程设备总投资中的比重已达到18%左右;现代化的宝钢技术装备投资中,有1/3的经费用于购置仪器和自控系统。  
      3、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迅速提高了对仪器仪表的需求,仪器仪表在实施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正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项高水平的科学实验是不能离开科学仪器的,现代科学的进步也越来越依靠尖端仪器的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生态环境保护、新材料(纳米材料等)、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同样是建立在尖端精密仪器科技的发展基础上。 
      4、仪器仪表已成为现代国防建设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航天工业的固定资产1/3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运载火箭的仪器开支占全部研制经费的1/2左右;导弹的高精度制导、控制,航天精纬测量和红外成像、专用高温实验设备等都是国防装备中的重点产品。  
      5、仪器仪表在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抵御自然灾害、依法治国并实施有关法律(质量、商检、计量、环保等)的过程中作为重要实施手段和保障工业被普遍采用。  
      (二)行业分类 
      按照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仪器仪表大行业包括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试验机、供应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制造、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汽车及其他用计数仪表、导航、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农林牧渔专用仪器仪表、地质勘探和地震专用仪器、教学专用仪器、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其他专用仪器、钟表与计时仪器、光学仪器、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及修理、衡器、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等20个小行业。按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和领域分,通常把仪器仪表大行业概括为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专用仪器仪表、仪表材料和元器件四大类。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分布以机械系统开发生产通用仪器仪表为主,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医药局和冶金、石化、轻工、煤炭、电力公司、测绘以及兵器、航天、航空、船舶工业等系统研制、生产各类专用仪器仪表;其中中科院(科学测试仪器)、信息产业部(通讯及电子测量仪器)、兵器、船舶及航空航天系统(军工配套产品)、轻工系统(衡器)、国家医药局(医疗仪器及设备)力量较强。 
      (说明:1、国际上仪器仪表是一个独立行业和产品领域,不属机械,也不属电子,内容还包括钟表行业。2、按行业行政归口,我国长期将电影机械、照相机、复印机等文化办公设备行业也归入仪器仪表行业,但本概况没有包括这几类小行业。)  
      (三)行业基本情况 
      1、2004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基本情况 
      企业数为2494个;职工人数550791人,同比增长4%;总资产1378亿元,同比增长12.5%;销售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23.3%;利润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8.8%。 
      2、主要产品产量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47383854台,同比增长5.32%;电工仪器仪表:41840285,同比下降15.94%;光学仪器:7729536台,同比下降10.85%;成分分析仪器:64414台,同比增长0.14%;试验机:19294台,同比下降5.49%;汽车仪器仪表:21430171,同比增长14.14%;环境监测仪器仪表:1043台,同比下降43.38% 
      3、进出口情况 
      全年进总额为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出口总额为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 
      4、企业经济类型结构 
      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10个,占总数的12.44%;民营企业1418个,占55.86%;三资企业666个,占26.7%。
按企业规模分:大型12个,中型256个,小型2226个。 
      (四)行业发展情况 
      1、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步伐加快 
      2004年,仪器仪表行业的排头兵—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在2003年实行投资多元化改革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的产业规划,在重庆北部新区投资 亿,打造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并于11月8日隆重奠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国企改制、转制及相关改革措施力度加大。2004年又有一些国有重点企业已经转为民营。如开封仪表有限公司、合肥精大科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等已改制、民营化。国企工业总产值完成161.1亿元,同比增长11.5%;销售收入162.9 亿元,同比增长13.4%;总资产同比增幅2.9%。国企生产总值占全行业13%,销售收入占全行业13.7%。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增幅均为两位数,是近十年来首次。但由于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报亏5.3亿元,致使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亏损4.1亿元。  
      2、探索向海外发展的新路 
      走出国门,探索发展新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特别是生产能力富余的企业,积极面向国际市场,探索发展新路。
2004年5月28日,华立集团公司与阿根廷IATE集团公司合资的华立(阿根廷)电能表有限公司开业。至此,华立在海外的第二座电能表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年产销30万台华立牌电能表,产品主要销往阿根廷及巴西、秘鲁等南美国家。在阿根廷设立电能表生产基地,是华立实施国际化战略,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通过以较低成本进入较大市场,与当地有实力的公司合作这一形式,从而进一步扩大华立电能表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 
      2004年8月,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京仪北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与孟加拉国EPIL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共同签署了在孟加拉国合资建设电度表工厂的合作协议和公司章程。该项目从2003年年底开始接触,各方均以现金出资。工厂所需设备由京仪北方公司提供,预计2005年1月可进行小批生产。 
      2004年初,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为了铸件出口,向“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欧盟承压设备规范〉的PED认证和AD 2000- W0认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于2004年6、7月分别取得了认证证书,从此打开了欧盟铸件产品市场的大门,为公司增创效益铺平了道路。
       3、国际知名仪器仪表企业纷纷独资,建立研发生产基地 
      2004年,三资企业销售收入597.9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全行业比例首次突破百分之五十;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全行业的59.2%;总资产同比增幅23.9%,比2003年高出1.5个百分点。 国外著名的仪器仪表跨国公司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都继续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者扩大生产。 
      日本山武公司为了迎接2006年创业百周年,正在实施整个集团的大规模资源优化战略,因此,该集团将中国总部从北京迁到上海,并在上海成立了山武(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该集团频频同国内著名仪器仪表制造商接触探讨合作,谋求在中国的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2004年10月28日,E+H集团在苏州的生产基地——恩德斯豪斯流量仪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开业。该工厂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占地2500平方米,截止目前总投资已经超过400万欧元,苏州公司将发展成为集团在中国的制造中心。除流量仪表外,集团还计划在明年引入液位和压力仪表、工业分析系统生产线。明年E+H在中国新的营销中心也将在上海落成。该集团正不断加强在中国的发展。 
      ABB公司仪表产品部于2004年夏在中国上海新建压力变送器生产线,以加强压力变送器业务的世界领先地位并更好服务中国客户。新生产线的建立将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为中国客户提供世界领先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对客户的高度关怀。 整条生产线由ABB中国仪表产品部从意大利引进,生产包括264DS, 264PS, 264HS and 264GS型号的2600T系列压力变送器。单班生产能力为每月900台。压力变送器的主要部件如传感器等进口自德国和意大利。 
      霍尼韦尔公司加大对中国的研发投入。在多元化技术和制造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跨国公司霍尼韦尔正式启用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新亚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此举意味着该公司亚太地区研发重心移至上海,成为全球重要的五大研发中心之一。霍尼韦尔四大业务中的三大战略性业务部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特殊材料集团以及交通和动力产品集团的亚太区总部也都将搬至上海。新址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材料研发实验室,一个软件开发实验室,一个引擎和涡轮增压机主要测试中心,以及为霍尼韦尔亚太地区业务运作提供各种支持的全球业务服务中心。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落户青岛。2004年9月9日,世界知名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在青岛成立分公司。该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450多个分支机构,在中国设有13个销售机构。 
      德国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投产。2004年,由全球排名第五的传感器“巨头”德国巴鲁夫(BALLUFF)投资的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德国巴鲁夫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生产基地,也是其在亚洲设立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00万欧元,其前两年生产产品将全部用于出口。巴鲁夫还计划将逐步把现运营成本较高的日本基地的业务转移到成都,并最终将其建成亚洲最大的传感器生产中心。 
      (五)行业综合水平有所提高,部分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总体上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水平,40%的产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末期水平;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达到国际九十年代水平。 
      品种门类较为齐全,有一定的成套能力:可以承接30--60万千瓦火电站、核电站、30万吨合成氨、120 吨转炉、日产30万立方米城市煤气站工程、成套大型炉窑等大型工程成套控制项目。 
      科学测试仪器:中高档产品市场满足率约为35%,中低档约65%;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品种满足率50%,中小型工程70%。 
      本国企业已经拥有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代表性高科技产品——分散型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其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和订货承接量都已超过国际著名公司在华独资和合资企业。国产系统在30万瓩及以下火电机组和相当水平控制规模的其他应用领域已具备竞争实力,并第一次进入60万瓩火电机组项目。比较典型的业绩有: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XDPS-400分散型控制系统在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DCS的激烈竞争中,一举中标贵州盘南(响水)电厂一期工程4ⅹ600MW机组中2台600MW机组。这是国产DCS首次进入600MW大型火电机组,打破了国内600MW机组DCS市场被进口DCS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标志着国产DSC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4年4-5月,和利时公司连续中标山东沾化京博生态纸业有限公司300t/d漂白麦草、苇浆全国最大生产线:连续蒸煮、洗选漂、蒸发、燃烧、苛化全线DCS控制系统,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2条2640/5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和青岛海王纸业有限公司 3600/4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国外DCS在造纸行业控制系统方面多年形成的行业垄断被一举打破。
浙江浙大中自集成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DCS系统项目在国内石化行业贡献突出。亚洲最大的连续重整装置、测控点数超过三千点的大型聚合装置等一系列成功应用表明,浙大中控已经奠定了在国内石化行业的绝对优势地位。 
      (六)行业特点和趋势: 
      1、特点 
      ·应用领域广泛,品种繁多。涉及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产品有13大类,145个小类,800多个系列,16000个品种,约占机械行业的1/4。 
      ·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 
      ·产品性能特点:高精度、高灵敏、高可靠、高环境适应性;生产特点多数属于多品种、小批量。  
      ·对新技术敏感,更新换代快。         
      2、国际仪器仪表主要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 
      ·兼并、重组加剧,大型仪表企业进入更强大综合性工业集团趋势明显。 
      ·跨国公司加速推进对华战略, 进入以建独资生产企业和控股投资公司、兼并中方优势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 
      3、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特点和趋势 
      ·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属“上游”,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受体制、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管理、人才等条件的制约,企业“多、散、弱”,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市场出现高中档产品以三资和进口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为主的趋势,而且由于市场规模、人力成本、行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将成为生产和出口大国。 
      ·三资企业高速发展,民企发展迅猛,国企处境艰难,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差距拉大,具体指标如下所列: 
      行业总体上呈向上发展态势,除三资企业外,中资企业的亮点集中在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企、改革已见成效的少数国企和由大学及科研机构创建的高科技企业。